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

  • Oathoflovee
  • 2025-04-20 18:33:46
12:00
蘑菇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蘑菇的种植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流程有相似之处。以下以常见的双孢菇为例,为你介绍蘑菇种植方法:
1. 栽培季节选择
双孢菇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 5 - 33℃,最适温度 22 - 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 4 - 23℃,最适温度 13 - 18℃。在自然条件下,春秋两季较为适宜种植。春季栽培一般在 2 - 3 月播种,4 - 6 月出菇;秋季栽培一般在 8 - 9 月播种,10 - 12 月出菇。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调整。
2. 培养料准备与发酵
原料选择:双孢菇培养料主要由农作物秸秆(如麦秸、稻草)、畜禽粪便(如牛粪、鸡粪)以及适量的化肥(如尿素、过磷酸钙)等组成。例如,每 100 平方米栽培面积,可准备麦秸 1500 千克、干牛粪 1000 千克、尿素 20 千克、过磷酸钙 50 千克、

石膏粉 50 千克、石灰粉 30 千克。
预湿处理:先将麦秸等秸秆类原料在水池或大坑中浸泡 2 - 3 天,使其充分吸水湿透。同时,将干牛粪粉碎后加水拌湿,含水量以手握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堆闷 1 - 2 天。
一次发酵:
建堆:在水泥地面或铺有塑料膜的地面上进行建堆。先铺一层 20 - 30 厘米厚的湿麦秸,然后撒一层 5 - 8 厘米厚的牛粪,再按比例撒上尿素、过磷酸钙等化肥,如此反复堆叠,堆高 1.5 - 1.8 米,堆宽 2 - 2.5 米,长度根据场地和原料量而定。
翻堆:建堆后第 5 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此时要加入石膏粉,翻堆时要将料充分混匀,把外层料翻到中间,中间料翻到外层,下层料翻到上层,上层料翻到下层,以保证发酵均匀。以后每隔 3 - 4 天翻堆一次,共翻堆 3 - 4 次。每次翻堆时根据料的干湿程度适当补水,使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 65% - 70%(用手握紧培养料,指缝间有 2 - 3 滴水渗出)。经过一次发酵后,培养料应呈现棕褐色,无臭味,有香味和一定的弹性。
二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将培养料迅速搬进菇房,堆放在床架上,紧闭门窗,通过蒸汽或煤炉等加热方式使菇房温度迅速上升到 60 - 62℃,保持 6 - 8 小时,进行巴氏消毒,以杀死培养料中的害虫和杂菌。然后将温度降至 50 - 55℃,维持 4 - 6 天,进行控温发酵,促使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进一步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质。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待料温降至 28℃以下时即可播种。
3. 菇房准备与消毒
菇房选择:可选择闲置房屋、大棚等作为菇房,要求菇房通风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好、光线较暗且便于消毒和操作管理。
菇房消毒:在进料前 3 - 5 天,对菇房进行彻底消毒。先将菇房打扫干净,然后用 5% 的石灰水喷洒墙壁、地面和床架,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 10 克硫磺粉加 3 克敌敌

畏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密封 24 - 48 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排除异味和残留的有害气体。
4. 播种
菌种选择:选择菌丝洁白、浓密、粗壮、无杂菌污染、菌龄适宜(一般 20 - 30 天)的优质菌种。常见的双孢菇菌种有 As2796 等品种,可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栽培条件选择。
播种方法:采用撒播法,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在床架上,厚度约 20 - 25 厘米。然后将菌种掰成小块,均匀撒在培养料表面,用手轻轻将菌种抓入培养料表层 2 - 3 厘米深处,使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接触,最后再在表面轻轻覆盖一层培养料。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用种量为 1 - 1.5 瓶(750 毫升装)。
5. 发菌管理
温度控制:播种后 3 - 5 天内,菇房应保持相对密闭,温度控制在 22 - 25℃,以促进菌种尽快萌发定植。若温度高于 28℃,要及时通风降温;若温度低于 20℃,可适当采取增温措施,如在菇房内放置热水袋或生炉火等,但要注意通风,防止二氧化碳积累过多。
湿度调节: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 65%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70% - 75%。若培养料过干,可向地面喷水,以提高空气湿度,间接调节培养料湿度;若培养料过湿,则加强通风降湿。
通风换气:播种 3 天后,每天要适当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促进菌丝生长。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根据菇房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一般在早晚进行通风,每次通风 30 - 60 分钟。
6. 覆土
覆土材料准备:选择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能力强、无病虫害和杂菌的土壤作为覆土材料。常用的覆土材料有泥炭土、稻田土、河泥土等。使用前将土粒过筛,大土粒直径 1 - 1.5 厘米,小土粒直径 0.5 - 1 厘米,然后用 5% 的石灰水预湿,使土粒含水量达到 20% 左右,再用 40% 甲醛溶液(每立方米土用 4 - 5 升)密封熏蒸 24 小时进行消毒,消毒后摊开晾 5 - 7 天,待甲醛气味散尽后使用。
覆土方法:当菌丝长满培养料的 2/3 时,即可进行覆土。先在床面上均匀撒一层薄薄的草木灰,然后将处理好的覆土材料均匀铺在培养料表面,厚度 3 - 4 厘米,大土粒在下,小土粒在上。覆土后轻轻喷水,使覆土湿润,但不能让水渗入培养料中。
7. 出菇管理
温度控制:覆土后,将菇房温度控制在 13 - 18℃,此温度范围适宜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快,但菇体小、易开伞;温度过低,子实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湿度调节: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 - 95%,可通过向地面、墙壁喷水及空间喷雾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要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含水量保持在 18% - 20%,可根据覆土干湿情况适当喷水,喷水要轻喷、勤喷,避免直接向菇体喷水。
通风换气: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求逐渐增加,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通风时要注意避免强风直接吹到菇体上,防止菇体失水干燥。一般每天通风 2 - 3 次,每次通风 1 - 2 小时,通风时间可选择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进行。
光照管理:双孢菇生长过程中不需要直射光,保持菇房内微弱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其生

长需求。过强的光照会抑制子实体的生长,使菇体表面干燥、发黄,影响品质。
8. 采收
采收标准:当双孢菇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 3 - 5 厘米,菌膜未破裂,菌褶颜色呈淡褐色时为采收适期。过早采收,产量低;过晚采收,菌盖开伞,菌褶变黑,品质下降。
采收方法:采收时,用手轻轻握住菇体,旋转一下,然后轻轻拔出。对于丛生菇,可用小刀小心地将大菇割下,注意不要损伤小菇。采收后的鲜菇要及时进行整理,去除菇柄基部的泥土和杂质,分级包装后上市销售。
不同品种蘑菇的种植在培养料配方、温湿度要求等方面会有所不同,例如香菇更适合用木屑等作为培养料,且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与双孢菇存在差异。如果种植其他品种,需要针对性调整种植方法。
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12:00蘑菇的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