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无人农机“慧”种田 春耕无“人”胜有人
- 九江瑞昌发布
- 2025-04-18 20:54:30
瑞昌新闻 【瑞昌:无人农机“慧”种田 春耕无“人”胜有人】一大早,在范镇源源村,十余台搭载着不同智能装备的农机正在协同作业。数台无人驾驶插秧机自主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钵体育秧盘,翠绿秧苗如琴键般整齐植入水田。在瑞昌市,一场由北斗导航、人工智能主导的春耕变革悄然发生。当传统农事遇上数字技术,稻田里正书写着新的“增产密码”。【瑞昌市范镇种粮大户 刘武英】“之前一台机器需要两个人操作,现在这个无人驾驶的插秧机,省去了人工。再一个插得比较直,通风性强,有利于后期的生长。”
今年,种粮大户刘武英还开始使用了早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通过融合“大钵体育苗”与“毯状苗机插”的优势,能成功解决传统水稻机插中秧苗损伤率高、返青慢、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股股长 熊少平】“不同于传统的机插秧的技术,现在的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技术,它的返青期可以缩短到3-4天,有效解决了双季稻地区的茬口问题,产量可以提高20%左右。”
不仅如此,瑞昌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先后建成2家省级机械化农事中心、16个水稻育秧中心和8个智能烘干中心,农机总动力37.46万千瓦;引入北斗导航插秧机等设备,推动“北斗+5G”农机应用,建成6个“研产推用”一体化试验场,构建智慧农业闭环体系。
【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股股长 熊少平】“从育秧机插植保到收割,我们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可降低人工成本50%左右,减少化肥农药用量20%左右,提升农业效能30%左右。”当下,瑞昌市智能农机装备数量实现倍数级增长,社会化服务面积跃升至36万亩次,正加速推动当地农业从“靠人力”向“拼算力”转型,在试验田中构建起“云端种地、数据管田”的“藏粮于技”新模式。
(瑞昌市融媒体中心 范磊 张玉周 报道)
今年,种粮大户刘武英还开始使用了早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通过融合“大钵体育苗”与“毯状苗机插”的优势,能成功解决传统水稻机插中秧苗损伤率高、返青慢、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股股长 熊少平】“不同于传统的机插秧的技术,现在的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技术,它的返青期可以缩短到3-4天,有效解决了双季稻地区的茬口问题,产量可以提高20%左右。”
不仅如此,瑞昌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先后建成2家省级机械化农事中心、16个水稻育秧中心和8个智能烘干中心,农机总动力37.46万千瓦;引入北斗导航插秧机等设备,推动“北斗+5G”农机应用,建成6个“研产推用”一体化试验场,构建智慧农业闭环体系。
【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股股长 熊少平】“从育秧机插植保到收割,我们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可降低人工成本50%左右,减少化肥农药用量20%左右,提升农业效能30%左右。”当下,瑞昌市智能农机装备数量实现倍数级增长,社会化服务面积跃升至36万亩次,正加速推动当地农业从“靠人力”向“拼算力”转型,在试验田中构建起“云端种地、数据管田”的“藏粮于技”新模式。
(瑞昌市融媒体中心 范磊 张玉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