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擘画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菏泽市推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侧记

  • 菏泽日报
  • 2025-04-18 20:53:14
菏泽 【科技赋能擘画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菏泽市推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侧记】日前,巨野县田桥镇朱烟墩村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85个小麦新品种在春风中舒展身姿,展现出勃勃生机。作为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我市依托科技创新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小麦单产提升、品种培育、技术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

科技育种筑牢产业根基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课题。

在朱烟墩村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69个国审、省审品种与16个本土自选品种同台竞技。市农科院院长白茂华介绍,市农科院依托国家和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以“科技赋能·提质增产”为核心,审定小麦新品种16个(国家级6个、省级10个),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推广“菏麦”系列品种累计1000万亩。同时,通过“科企合作”模式联合20余家企业,构建“育繁推一体化” 技术链条,深度融合科研创新与产业需求,努力打造出“菏麦”系列优质品牌,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了基础。

粮安天下,“地”是基础,“技”是支撑。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市农科院始终以“科技兴农、服务民生”为使命,深耕农业科研一线。现已承建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6个,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73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206项,审定认定品种77个,转让品种31个,保存种质资源6000多份。夏大豆育种研究全国领先,小麦、玉米育种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为黄淮海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精细管理护航粮食安全

今年全市小麦在田面积928万亩,其中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达91.8%,夏粮丰收基础扎实。

“根据气候特点,市农技推广中心以‘控旺长、防干旱、防冻害、防病虫’为重点,因苗施策,分类管理,共指导完成麦田镇压369万亩。”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庆刚细数管理经验。

此外,市农技推广中心强化农资供应,积极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加大种子、化肥、农药等储备力度,检修、保养各类农机2万余台,有力保障农业生产需要。强化技术服务,实施“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苗情会商和技术咨询,为夏粮丰产丰收打牢了基础。

种植模式上,市农技推广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小麦“播前播后双镇压”“四改两推一落实”、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种植新模式,对粮食耕、种、管、收全过程技术指导,实现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田,有力带动粮食丰产。目前,50万亩“鲁西南”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全部达到“吨半粮”标准。

专家助力构建发展格局

日前,市农科院与市农技推广中心联合举办“2025年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培训会暨县域小麦产业发展研讨会”。研讨会以“科技赋能·提质增产”为主题,凝聚各方智慧,破解技术瓶颈,探索县域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慧以“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现状以及综合防控技术”为题、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石岩围绕当前山东省小麦大面积单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分别作专题报告。专家组通过加强技术集成、强化服务指导、推进示范引领等途径,全面助力我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此次培训会以‘技术培训+田间课堂’的形式,推动了小麦生产‘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助力菏泽打造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服务面粉加工、食品深加工等县域产业链升级,为保障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样板。”白茂华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集中力量、集聚资源,不断挖掘小麦单产提升潜力、拓展单产提升效益,构建出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支撑有力、集约节约绿色的小麦单产提升新格局,菏泽这个占全省1/7粮食产量的农业大市,正朝着“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菏泽日报记者 张品)
科技赋能擘画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菏泽市推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