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会客厅 老杨认为...

  • 杨建国
  • 2025-03-25 00:33:57
老杨会客厅 老杨认为,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这篇讲稿系统呈现了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罗山方案”,其以“服务现代化”破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难题,通过三级服务体系、多元托管模式和科技赋能机制,为中国丘陵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范本。
老杨认为,罗山方案的核心创新,在于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社会化服务生态。文章揭示的“1+9+N”三级农事服务体系(1个县级中心+9个乡级站+N个村级点),不仅打通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更以资源整合思维重构了农机、农技、金融等要素配置逻辑。这种体系化布局,让分散的农业生产需求与专业化的服务供给精准对接,尤其在粮食烘干、工厂化育秧等薄弱环节形成突破——单日1000吨烘干能力、2400盘育秧产能等数据,印证了社会化服务对粮食安全的战略支撑。在服务模式上,罗山的创新更具方法论价值。文中提出的“链条式”“菜单式”“联盟式”三大托管模式,直击小农户“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的痛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罗山将社会化服务作为三产融合的“连接器”。 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专业化运营,农田变身“绿色车间”,带动“四园共建”(绿色田园、和美家园、生态产业园、农业大公园),激活了乡村经济、生态、文化多元价值。这种“田村一体”发展模式,既破解了“谁来种地”难题,又通过解放劳动力培育新业态,为农文旅融合开辟了新路径——亩均增产50公斤、节本增收490元的实效,验证了农业生产效率与综合效益的同步提升。
老杨调研发现,当前全国多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仍存在“重主体培育、轻体系设计”“重生产环节、轻全链整合”等短板。而罗山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以系统思维推动服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需求导向创新服务产品供给,更以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服务+数字农业”新基建。这种将社会化服务上升为县域战略的实践,不仅为粮食主产区稳产保供提供了新方案,更探索出一条小农户走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对中部地区农业强县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走进产业集聚区
老杨会客厅  老杨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