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育苗忙
- 内蒙古日报
- 2025-03-16 14:44:21
内蒙古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全国第一 【温室大棚育苗忙】内蒙古推出科技政策包激发创新活力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3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磴口县隆盛合镇协成村的设施农业育苗大棚,湿润的暖意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
大棚里,一盘盘摆放整齐的育苗穴盘上,嫩绿的瓜苗在浅褐色基质块中舒展茎秆,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协成村村委会副主任石继平弯腰托起穴盘,黝黑的手指轻抚幼苗说道:“你看,这茎秆粗壮、子叶肥厚,再过10天左右就能移栽了。”在他身后,农户们正专注地进行间苗、浇水等工作。
“我们从1月26日开始育华莱士蜜瓜和白梨脆香瓜苗,2月出了第一茬苗。第二茬以辣椒、番茄、大田香瓜苗为主,育苗期一直到5月底。随后开始种植蔬菜,主要有豆角、西红柿、芹菜和各类小菜。”石继平一边察看瓜苗长势一边说。据介绍,这些种苗及蔬菜主要供给临河区、杭锦后旗、磴口县等旗县区。
三茬种植模式让大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过去的“专职”变为现在的“身兼数职”。经过三茬种植,每座大棚纯收入可达4万元。这种种植模式,不仅让大棚得到了合理的“休息”,还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
在协成村村民张爱珍家的大棚里,记者看到全自动穴盘育苗点种机运转不停,工人们熟练地进行装基质、压盘、撒种、覆盘、放盘等工序,不一会儿,一排排点种完成的育苗盘就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大棚里。“用机器1天能种近1万盘,以前人工种这么多需要20个人工作三至五天。现在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张爱珍笑着说,“今年棚里还新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能精准控制水量,确保每一株苗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而且十几分钟就能浇完1座大棚的苗。”
新技术、新装备的引入,让设施农业生产更高效。“过去育苗全凭经验,现在有了这些科技,苗齐、苗壮有了保障。”望着一排排育苗盘,这位有着20多年育苗经验的老把式深有感触。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协成村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在一组、二组先后建成温室大棚97座、棉帘棚110亩,总占地面积为398亩,水、电、路配套设施齐全。目前,已经有45亩棉帘棚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
“我们将不断创新育苗技术,继续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推动设施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确保以优质的果蔬种苗满足种植户多样化种植需求。”石继平说。(记者 杨青/文 胡东育/图)
大棚里,一盘盘摆放整齐的育苗穴盘上,嫩绿的瓜苗在浅褐色基质块中舒展茎秆,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协成村村委会副主任石继平弯腰托起穴盘,黝黑的手指轻抚幼苗说道:“你看,这茎秆粗壮、子叶肥厚,再过10天左右就能移栽了。”在他身后,农户们正专注地进行间苗、浇水等工作。
“我们从1月26日开始育华莱士蜜瓜和白梨脆香瓜苗,2月出了第一茬苗。第二茬以辣椒、番茄、大田香瓜苗为主,育苗期一直到5月底。随后开始种植蔬菜,主要有豆角、西红柿、芹菜和各类小菜。”石继平一边察看瓜苗长势一边说。据介绍,这些种苗及蔬菜主要供给临河区、杭锦后旗、磴口县等旗县区。
三茬种植模式让大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过去的“专职”变为现在的“身兼数职”。经过三茬种植,每座大棚纯收入可达4万元。这种种植模式,不仅让大棚得到了合理的“休息”,还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
在协成村村民张爱珍家的大棚里,记者看到全自动穴盘育苗点种机运转不停,工人们熟练地进行装基质、压盘、撒种、覆盘、放盘等工序,不一会儿,一排排点种完成的育苗盘就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大棚里。“用机器1天能种近1万盘,以前人工种这么多需要20个人工作三至五天。现在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张爱珍笑着说,“今年棚里还新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能精准控制水量,确保每一株苗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而且十几分钟就能浇完1座大棚的苗。”
新技术、新装备的引入,让设施农业生产更高效。“过去育苗全凭经验,现在有了这些科技,苗齐、苗壮有了保障。”望着一排排育苗盘,这位有着20多年育苗经验的老把式深有感触。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协成村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在一组、二组先后建成温室大棚97座、棉帘棚110亩,总占地面积为398亩,水、电、路配套设施齐全。目前,已经有45亩棉帘棚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
“我们将不断创新育苗技术,继续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推动设施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确保以优质的果蔬种苗满足种植户多样化种植需求。”石继平说。(记者 杨青/文 胡东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