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人”“地”“钱”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金融时报
  • 2025-02-25 17:51:21
金融街时评【抓住“人”“地”“钱”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业承载着约两亿人的就业希望,农村是近5亿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三农”工作是稳固大局的“压舱石”,为国家发展筑牢根基。《意见》精准落子“人”“地”“钱”三大关键领域,为乡村全面振兴谋篇布局。

首先看“人”,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在“三农”的广阔天地里,有两类人举足轻重。一类是怀揣满腔热忱扎根乡土的建设者,他们是乡村发展的生力军。《意见》掷地有声地提出要实施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后续必须快马加鞭完善配套政策与激励机制,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让他们一展身手。另一类则是农业转移人口,他们背井离乡奔赴城市,为生活拼搏。《意见》直面痛点,明确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城市住房保障、教育资源这些“老大难”问题被摆上台面,未来要让这些资源惠及农业转移人口,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共享发展成果,成为城市发展的共建者与受益者。

其次看“地”。作为“三农”领域关键的生产要素,土地管理至关重要。《意见》聚焦“三块地”精准发力。“承包地”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在稳定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化解延包矛盾纠纷,强化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权益,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有序推进;“宅基地”严守红线,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房、占地建房,守护农村宅基地不被乱用滥用;对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则有序推进入市改革,在健全收益分配与权益保护机制上下功夫,把握存量入市、严控增量的尺度,让农民实实在在从土地入市中分得一杯羹,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与农民利益的最大化保障。

最后看“钱”。这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意见》重点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既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农业农村一般公共预算,强化中央与地方专项投资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又要巧用货币政策工具,撬动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注入资金流。更关键的是,要立足“三农”特性打造金融产品与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涉农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乡村产业链与小农户需求,推出贴心惠农的金融产品,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创新“融资、融智、融商”模式,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全方位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下更大功夫、想更好办法、做更多实事。《意见》已为下一步工作划出了重点。各方要凝聚合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持续加力
抓住“人”“地”“钱”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