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刚说事绪刚说事:我与周至猕猴桃的故事
- 绪刚观天
- 2024-09-12 12:14:08
老媒体人转型新农人 【陕西周至猕猴桃
又到了每年的猕猴桃丰收季,不由得想起我与猕猴桃结缘的点点滴滴……
绪说百姓事,刚正观天下:猕猴桃,在我小时候管叫她毛桃,生长于村南的秦岭大山之中。缺吃少穿的年月,碎仔们一天总是“猫吃浆糊——光在嘴上打爪爪!”整天“踅摸”着吃喝事。
一到暑假,小伙伴们便结伴上山寻找五味子、八月炸和毛挑以及野生果子等。1976年在三清中学上学时,由学校组织开展的“勤工俭学”上山采摘野果与挖中草药的情景仍浮现在眼前……一群十三、四岁的同学走出校门,结伴走进山水间,探寻大自然的奥妙。
至今还依稀记得,在山上采摘毛挑,需要满山遍野去找寻。好不容易找到后,就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完全不顾刺棘扎手,一头“钻”入蔓藤笼罩的树下,将小小的猕猴桃一个个采摘下来放入随身携带的袋袋中。
我和小伙伴们常上的山巅,就是今日西楼观台“吾老洞”正对门前上去的甘沟。听“甘沟”这名子,自然是梁上缺水。有一次,我站立在骄阳似火的山顶上,口渴难耐,想起大人们时常说的,若在山中遇到口渴时,尿水也可以解渴。此刻,我也不知道大人们说话的真假,迅速解下裤子,用双手捂住接下黄黄的“童子尿”。当用双手把尿液送到嘴边时,尿水中的氨气喷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心里思量着原来喝尿这事,并不可取,完全就是大人们作弄顽童的“把戏”。
长大后才知道喝水少,尿尿自然会发黄的道理!再说那个年月里无论上山或出门,不是无水可带,而是大家普遍没有带水的工具与习惯。那年月,“甘旱”成常态,“咕噜咕噜”喝凉水,只知很解馋!由此,“喝尿”这糗事,便一直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
午后,把采摘下的毛桃从高高的山顶上带到山坡下,再沉甸甸地从4里地之外的西楼观村走回家中。再说猕猴桃这水果,号称“维生素C之王”,是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水果。另外,猕猴桃也就是毛桃,那是“吃软不吃硬!”把采回家中的毛桃放入阴凉处,每天放学后总会用手去捏捏,看猕猴桃是否变软了!有手感、也就是软了的猕猴桃,剥去皮,放入嘴里,一种酸酸的、甜甜的味道,除自己与家人一饱口福外,逢集日,我便用笼子装上猕猴桃拿到焦镇街道去摆摊挣碎银,也就是分分钱。每个毛桃卖2分钱,却也乐在其中!
“金周至银户县”,周至一直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八十年代初期,周至县有一名叫张清明的园艺师从秦岭山中把野生毛桃进行改良、嫁接进行“家养”,获得成功并在金官寨南边的黑河滩上成立了周至县猕猴桃试验站。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再以粮为纲,形成了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形成农村啥卖钱,农民就种啥的局面!
当早期种植猕猴桃的农户都一个个“发家”致富以后,羡慕的人们也都纷纷种植起了猕猴桃,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只有少部分看到商机的人栽种。
每每想起小时候毛桃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心里都是百般滋味,“小时候的味道”就这样刻在我的记忆里。1986年,国家提出发展商品经济的时候,我就想着若能把山里的野生猕猴桃收购起来,再榨出鲜汁像冰峰汽水之类生产出饮品,一定会有大好前景。那会,只是想想,没有付诸行动。时光到了1995年前后,记得周至县委和政府支持鼓励干部在农村包地建果园,也是一段历史的佳话,意在推动、影响和示范猕猴挑产业发展。
1997年秋天,一名叫王忠让的战友,他在周至县司竹乡政府工作。有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帮助卖猕猴桃。对销售一窍不通的我,只知道生意人把猕猴桃装车拉到外地去售卖。此时,我便想起当时已联系上的一位宁夏银川籍战友,去他们那里售卖猕猴桃。结果遇“白眼狼”,从此也知道了生意场上,什么叫“空手套白狼”这句话的含义。十天多时间,我的草率和盲目,让我一下子赔进去了三万元人民币。从此,我发誓再不染指猕猴桃生意……
周至县从司竹、楼观乡镇种植猕猴桃开始,栽种毛桃就象星星之火一样逐步发展到全县普遍种植。2005年冬天,我家是最后一个在我们村里结束种粮历史改种猕猴桃的农户。为啥呢?因为那会的猕猴桃产业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也都有不错的经济收益,既使我家想再种植麦子,收割机都不来了,如何收种等现实问题,只能也栽起毛桃建果园。2008年前后,也曾在家里二亩已挂果的猕猴桃园里挥汗如雨的精耕细做,也象农人一样给猕猴桃授粉、打尖、剪枝……至今让我生气和难忘的是,到了猕猴桃收获季,司竹镇✕村的一位袁姓人拉走我家果子,当时没给钱,结果说生意赔了,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没有一句话!我一年的血汗钱就这样被他“掠夺”去,到现在钱也没有拿到手,恐是无望。最让我痛心的是,老娘2016年冬月临终前,为了这笔钱,仍念念不忘地说我是“败家子”,容易轻信他人,不懂江湖险恶,太善良。
近十多年来,我热爱家乡,也非常惦记着周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利用互联网不断推介宣传家乡猕猴桃……
如今正是猕猴桃成熟上市的季节,由于全国大范围种植猕猴桃,村里猕猴桃已由之前每年客商前来收购到如今的电商快递,再到各种平台直播代卖,竞争实在是激烈。老夫宝刀未老,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也想做一个现代新农人,继续猕猴桃与“三农”的故事,帮扶乡党们售卖毛桃,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周至宣传
绪刚说事:?我与周至猕猴桃的故事
又到了每年的猕猴桃丰收季,不由得想起我与猕猴桃结缘的点点滴滴……
绪说百姓事,刚正观天下:猕猴桃,在我小时候管叫她毛桃,生长于村南的秦岭大山之中。缺吃少穿的年月,碎仔们一天总是“猫吃浆糊——光在嘴上打爪爪!”整天“踅摸”着吃喝事。
一到暑假,小伙伴们便结伴上山寻找五味子、八月炸和毛挑以及野生果子等。1976年在三清中学上学时,由学校组织开展的“勤工俭学”上山采摘野果与挖中草药的情景仍浮现在眼前……一群十三、四岁的同学走出校门,结伴走进山水间,探寻大自然的奥妙。
至今还依稀记得,在山上采摘毛挑,需要满山遍野去找寻。好不容易找到后,就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完全不顾刺棘扎手,一头“钻”入蔓藤笼罩的树下,将小小的猕猴桃一个个采摘下来放入随身携带的袋袋中。
我和小伙伴们常上的山巅,就是今日西楼观台“吾老洞”正对门前上去的甘沟。听“甘沟”这名子,自然是梁上缺水。有一次,我站立在骄阳似火的山顶上,口渴难耐,想起大人们时常说的,若在山中遇到口渴时,尿水也可以解渴。此刻,我也不知道大人们说话的真假,迅速解下裤子,用双手捂住接下黄黄的“童子尿”。当用双手把尿液送到嘴边时,尿水中的氨气喷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心里思量着原来喝尿这事,并不可取,完全就是大人们作弄顽童的“把戏”。
长大后才知道喝水少,尿尿自然会发黄的道理!再说那个年月里无论上山或出门,不是无水可带,而是大家普遍没有带水的工具与习惯。那年月,“甘旱”成常态,“咕噜咕噜”喝凉水,只知很解馋!由此,“喝尿”这糗事,便一直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
午后,把采摘下的毛桃从高高的山顶上带到山坡下,再沉甸甸地从4里地之外的西楼观村走回家中。再说猕猴桃这水果,号称“维生素C之王”,是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水果。另外,猕猴桃也就是毛桃,那是“吃软不吃硬!”把采回家中的毛桃放入阴凉处,每天放学后总会用手去捏捏,看猕猴桃是否变软了!有手感、也就是软了的猕猴桃,剥去皮,放入嘴里,一种酸酸的、甜甜的味道,除自己与家人一饱口福外,逢集日,我便用笼子装上猕猴桃拿到焦镇街道去摆摊挣碎银,也就是分分钱。每个毛桃卖2分钱,却也乐在其中!
“金周至银户县”,周至一直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八十年代初期,周至县有一名叫张清明的园艺师从秦岭山中把野生毛桃进行改良、嫁接进行“家养”,获得成功并在金官寨南边的黑河滩上成立了周至县猕猴桃试验站。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再以粮为纲,形成了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形成农村啥卖钱,农民就种啥的局面!
当早期种植猕猴桃的农户都一个个“发家”致富以后,羡慕的人们也都纷纷种植起了猕猴桃,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只有少部分看到商机的人栽种。
每每想起小时候毛桃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心里都是百般滋味,“小时候的味道”就这样刻在我的记忆里。1986年,国家提出发展商品经济的时候,我就想着若能把山里的野生猕猴桃收购起来,再榨出鲜汁像冰峰汽水之类生产出饮品,一定会有大好前景。那会,只是想想,没有付诸行动。时光到了1995年前后,记得周至县委和政府支持鼓励干部在农村包地建果园,也是一段历史的佳话,意在推动、影响和示范猕猴挑产业发展。
1997年秋天,一名叫王忠让的战友,他在周至县司竹乡政府工作。有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帮助卖猕猴桃。对销售一窍不通的我,只知道生意人把猕猴桃装车拉到外地去售卖。此时,我便想起当时已联系上的一位宁夏银川籍战友,去他们那里售卖猕猴桃。结果遇“白眼狼”,从此也知道了生意场上,什么叫“空手套白狼”这句话的含义。十天多时间,我的草率和盲目,让我一下子赔进去了三万元人民币。从此,我发誓再不染指猕猴桃生意……
周至县从司竹、楼观乡镇种植猕猴桃开始,栽种毛桃就象星星之火一样逐步发展到全县普遍种植。2005年冬天,我家是最后一个在我们村里结束种粮历史改种猕猴桃的农户。为啥呢?因为那会的猕猴桃产业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也都有不错的经济收益,既使我家想再种植麦子,收割机都不来了,如何收种等现实问题,只能也栽起毛桃建果园。2008年前后,也曾在家里二亩已挂果的猕猴桃园里挥汗如雨的精耕细做,也象农人一样给猕猴桃授粉、打尖、剪枝……至今让我生气和难忘的是,到了猕猴桃收获季,司竹镇✕村的一位袁姓人拉走我家果子,当时没给钱,结果说生意赔了,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没有一句话!我一年的血汗钱就这样被他“掠夺”去,到现在钱也没有拿到手,恐是无望。最让我痛心的是,老娘2016年冬月临终前,为了这笔钱,仍念念不忘地说我是“败家子”,容易轻信他人,不懂江湖险恶,太善良。
近十多年来,我热爱家乡,也非常惦记着周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利用互联网不断推介宣传家乡猕猴桃……
如今正是猕猴桃成熟上市的季节,由于全国大范围种植猕猴桃,村里猕猴桃已由之前每年客商前来收购到如今的电商快递,再到各种平台直播代卖,竞争实在是激烈。老夫宝刀未老,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也想做一个现代新农人,继续猕猴桃与“三农”的故事,帮扶乡党们售卖毛桃,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周至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