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守田人”

  • 内蒙古日报
  • 2024-08-06 20:48:11
内蒙古加强农牧业品牌建设 【烈日下的“守田人”】高温天气下,在乌海有这样一群“守田人”,他们劳作在农区,忙碌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默默耕耘,为了希望和丰收。内蒙古全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戴上帽子、穿上长袖、扛上编织袋……7月23日上午,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的西瓜种植户苏三和工人正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抓紧抢收40亩西瓜。

眼下,正值西瓜成熟上市的季节,放眼望去田地里一片碧绿,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在藤叶间若隐若现,十分诱人。“这片地的西瓜还能放两天,前面那片地里的西瓜现在摘正合适。”苏三初步判断西瓜的成熟度并前往适合采摘的西瓜地。他熟练地摘下西瓜后放进编织袋中,手掌间不经意露出的老茧,是他多年辛勤耕作的见证。苏三和工人分工协作,一人张开编织袋,一人采摘西瓜,交替进行,汗水淌进了眼眶里,也腾不出手擦拭。

“高温天气下西瓜成熟得快,因此需要尽快采摘售卖,防止时间长烂在地里。”苏三说,目前每亩西瓜地产量为1500公斤左右,为了躲避暑热,他早晨5点便起床收西瓜了。

眼下,乌海各大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季。种植户郭永胜与工人们忙碌在大棚内,收获累累硕果。

走进乌达区现代生态园的葡萄种植大棚内,扑面而来的热浪一时让人喘不过气,一排排葡萄藤架排列整齐,一串串果实被套袋裹着挂在枝头。果农们穿梭在葡萄架下,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在太阳的暴晒下,大棚内的温度达到了40摄氏度,大家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今年我种的5种早熟葡萄品相都不错,葡萄果肉甜而脆,深受消费者喜爱。预计产量在1万至1.5万公斤,总收入能达到70万元左右。”看着挂满藤的葡萄,郭永胜开心地说。

夏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大量繁殖、易发生虫害的时期。每到这时,农技人员便会下沉一线,头顶烈日,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为农作物丰产保驾护航。

“当前玉米已经到了生长关键期,遇到现在这种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若不做好防范措施将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7月25日,在海南区二道坎村郭会平家的玉米地里,乌海市农牧局技术人员李琪瑞一边查看玉米长势,一边询问种植户用药情况,不一会汗水就流淌在他的脸颊上,身上的衣服早已浸湿。

李琪瑞告诉记者,自入夏以来,乌海持续高温少雨,导致玉米病虫害进入盛发期。“近期,部分玉米出现了玉米叶螨,也就是农户俗称的红蜘蛛病虫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农户使用无人机喷洒阿维·螺螨酯,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模式,无人机喷洒农药速度快、效率高,可规模化作业,不仅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还提高农药利用率。”李琪瑞说。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种植情况监测,紧盯重要农时、重点品种,加大监测频次,进一步提高玉米、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监测精度,增强病虫害、自然灾害等监测预警能力,及时提出稳定农业生产的对策建议。”李琪瑞说。(乌海融媒)
烈日下的“守田人”烈日下的“守田人”烈日下的“守田人”烈日下的“守田人”烈日下的“守田人”烈日下的“守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