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忙起来 不误农时不负春
- 内蒙古日报
- 2023-03-17 02:09:17
问计于春 【春耕备耕忙起来 不误农时不负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田里,农民开始整地备耕;农资店里,粮农忙着选购种子化肥……赤峰市红山区各地抢抓农时忙农事,一幅“人勤春来早,田间耕作忙”的春忙图缓缓铺开。
“我们合作社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入户统计种子、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情况。情况核实后,已备好相应化肥500余吨,种子2600余袋,地膜50吨,其他农资10余吨,为2023年春耕做好充足准备。”赤峰艳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艳军说。
因地制宜 科技服务上门
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红山区农牧业水利局组织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到户到田到地头,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发育进程,定期上门“手把手”为种植户“开科技小灶”,因地制宜提出技术指导意见,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新技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学习、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农民种地有支撑、有底气,确保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红庙子镇与2022年相比,今年预计甜菜种植面积减少约3000亩,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约4000亩,新种植药材约1100亩。各村及时通过网格群、村村通大喇叭等渠道将天气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通知到村民,帮助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应对。
文钟镇组织各村专职干部积极入组摸清春播底数,掌握农户耕种意愿,及早对玉米、麦子及马铃薯等种植地块预留工作进行了谋划。抢抓农时坚持“早”字当头、“实”字起步,超前动手、有序推进,全力组织春耕备耕生产工作。
统筹作业 优化种植结构
红山区农牧业水利局狠抓措施落实,加强技术指导和宣传动员,专题召开设施农业重点项目调度会、高效节水项目协调会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通过对春耕备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高耗水玉米作物的种植,有序推进“大樱桃、种苗、花卉等各类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引领、专业合作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带动全区的种植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红庙子镇春节前后多次召开农业生产专题会议,及早规划高效节水试验区的种植规模,积极引进承包大户进行协商,听取各方意见,立足自身优势,查找不足,对玉米、药材及马铃薯等种植地块预留工作进行了谋划。
文钟镇提高思想认识,及早谋划责任到位。按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供需稳定 农资储备充足
春耕备耕服务到家。红山区供销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助力春耕备耕,早安排,发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的作用,通过各村网格员积极做好农资筹备工作。今年,红山区供销社协调文钟测土配肥站为农民提供科学精准施肥,为化肥减量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们协调各镇基层供销社和文钟镇测土配肥站继续推动技术服务的有机结合,加大测土配方、统防统治、技术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力度,推广农资高效施用技术;创新农资营销、配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展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线上指导等信息服务,大力推广保姆式、定制式、线上线下一体等多种服务模式,全力以赴做好我区春耕备耕农机生产服务工作。”红山区供销社主任胡亚辉说。
截至目前,红山区供销系统采取订单方式为农民集中采购化肥700 吨、玉米、谷子等种子 100 吨、地膜 800 吨,能够满足全区当前春耕备耕期间的农资需求。
惠风和畅,万物生长,红山区的田间地头勾勒出一幅繁忙的春耕备耕画卷。乘着二十大精神的强劲春风,红山人正以时不我待的追赶超精神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王塔娜 实习生 陈秀俊 新闻编辑 李倩)
“我们合作社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入户统计种子、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情况。情况核实后,已备好相应化肥500余吨,种子2600余袋,地膜50吨,其他农资10余吨,为2023年春耕做好充足准备。”赤峰艳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艳军说。
因地制宜 科技服务上门
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红山区农牧业水利局组织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到户到田到地头,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发育进程,定期上门“手把手”为种植户“开科技小灶”,因地制宜提出技术指导意见,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新技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学习、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农民种地有支撑、有底气,确保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红庙子镇与2022年相比,今年预计甜菜种植面积减少约3000亩,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约4000亩,新种植药材约1100亩。各村及时通过网格群、村村通大喇叭等渠道将天气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通知到村民,帮助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应对。
文钟镇组织各村专职干部积极入组摸清春播底数,掌握农户耕种意愿,及早对玉米、麦子及马铃薯等种植地块预留工作进行了谋划。抢抓农时坚持“早”字当头、“实”字起步,超前动手、有序推进,全力组织春耕备耕生产工作。
统筹作业 优化种植结构
红山区农牧业水利局狠抓措施落实,加强技术指导和宣传动员,专题召开设施农业重点项目调度会、高效节水项目协调会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通过对春耕备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高耗水玉米作物的种植,有序推进“大樱桃、种苗、花卉等各类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引领、专业合作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带动全区的种植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红庙子镇春节前后多次召开农业生产专题会议,及早规划高效节水试验区的种植规模,积极引进承包大户进行协商,听取各方意见,立足自身优势,查找不足,对玉米、药材及马铃薯等种植地块预留工作进行了谋划。
文钟镇提高思想认识,及早谋划责任到位。按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供需稳定 农资储备充足
春耕备耕服务到家。红山区供销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助力春耕备耕,早安排,发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的作用,通过各村网格员积极做好农资筹备工作。今年,红山区供销社协调文钟测土配肥站为农民提供科学精准施肥,为化肥减量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们协调各镇基层供销社和文钟镇测土配肥站继续推动技术服务的有机结合,加大测土配方、统防统治、技术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力度,推广农资高效施用技术;创新农资营销、配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展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线上指导等信息服务,大力推广保姆式、定制式、线上线下一体等多种服务模式,全力以赴做好我区春耕备耕农机生产服务工作。”红山区供销社主任胡亚辉说。
截至目前,红山区供销系统采取订单方式为农民集中采购化肥700 吨、玉米、谷子等种子 100 吨、地膜 800 吨,能够满足全区当前春耕备耕期间的农资需求。
惠风和畅,万物生长,红山区的田间地头勾勒出一幅繁忙的春耕备耕画卷。乘着二十大精神的强劲春风,红山人正以时不我待的追赶超精神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王塔娜 实习生 陈秀俊 新闻编辑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