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稻鸭共养 农业生态种养新“稻”路

  • 九江瑞昌发布
  • 2022-07-30 19:15:25
瑞昌新闻 【瑞昌:稻鸭共养 农业生态种养新“稻”路】近年来,我市努力做优做强农业产业,积极探索新的农业种养模式,通过推行“稻鸭共生”实现“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稻鸭兼作”,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在瑞昌市碧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鸭苗养殖基地,三万五千多只雏鸭密密麻麻,鸭棚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清点装箱,它们的新主人将领着它们去往全市各地的稻田。花园乡的种植大户徐尤磊一大早就赶到了基地来领取鸭苗,今年他种植了一千多亩的水稻,并准备开展稻鸭共养的种植模式。
走进肇陈镇八门村金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马路两旁的稻田在阳光照耀下,绿到了极致,鸭棚里不时传来阵阵鸭叫声,只见稻田主人黄振华一声哨响,雏鸭们从鸭棚里倾巢而出,结伴进入稻田中开始“劳作”。2021年,金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稻鸭共养”生态农业模式,相对于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稻鸭共养让水稻和蛋鸭一加一大于二,为他开辟了一条种养新路子。
【瑞昌市金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振华】“去年鸭子卖了1500只,收入三万元,今年看行情还不错,计划增加一点,大概2500只。”
据了解,在稻鸭共养模式下,鸭子幼苗在大棚里待20天后进入稻田,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粪排入稻田成为水稻的天然有机肥,通风松泥后更便于水稻吸收养分。稻鸭共养模式,不仅解决了鸭子的饲料问题,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可谓“一举双得”。据黄振华介绍,通过稻鸭共养,自己基地的水稻亩产量由原来的900多斤攀升至1200多斤,最重要的是还带来大米品质的提升。
【瑞昌市金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振华】“我们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而且大米也更好卖,所以总体算下来,这七百来亩田年收入大概能达到20来万元。”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药负增长行动,积极改变传统耕作投入大、效益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的局面,推广病虫害绿色与专业化防控,特别是近年来在九江地区率先试行“稻鸭共育”技术,摸索出“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稻鸭兼作”的稻鸭共养生态农业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有力推动了减药减肥、提质增效工作。目前,全市已栽插水稻面积13.55万亩,已实施稻鸭共养面积2万亩。(瑞昌市融媒体中心 范磊 报道 实习生 周子琪 通讯员 周洋洋)
瑞昌:稻鸭共养 农业生态种养新“稻”路瑞昌:稻鸭共养 农业生态种养新“稻”路瑞昌:稻鸭共养 农业生态种养新“稻”路瑞昌:稻鸭共养 农业生态种养新“稻”路瑞昌:稻鸭共养 农业生态种养新“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