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版牛市是怎么炒起来的?节奏堪比一只小盘概念股

  • 南方日报
  • 2025-05-18 21:17:32
【玩具版牛市是怎么炒起来的?节奏堪比一只小盘概念股】天价盲盒炒作节奏堪比小盘概念股拆解Labubu火爆的底层逻辑
在二级市场上,一只原价99元的Labubu隐藏款,转手价被炒到1500元甚至3000元以上;而在多个二手平台上,“整盒求购”“隐藏加价收”的行情日日走高,有玩家甚至靠“开盒—转卖”实现单日净赚3万元。如果说隐藏款是一场“玩具牛市”,那么整个炒作过程,其实已经极具“金融工程”的意味。我们先看看这些潮玩盲盒,又是怎样炒到天价的呢?

从市场运作路径看,一只潮玩的出圈绝非偶然,它往往遵循着清晰的“五步曲”:社交平台提前种草引流—发售时限量制造稀缺—炒家趁势抬价造势—二级市场情绪集中爆发—最后在行情见顶后退热回调。

是不是有点熟悉的配方了?是的,其节奏甚至堪比一只小盘概念股的炒作轨迹,从造势、拉升到套现,每一步都有明确的“主力动作”。

特别是在Labubu 3.0系列上,这种操作模式体现得尤为明显。泡泡玛特控制发售节奏,维持盲盒的不确定性与紧张感;藏家社群在社交平台上集中“炫娃”,营造隐藏款“超稀缺”的市场情绪;而二手平台则成为流动性出口,为整个炒作生态提供了价格锚定和兑现通道。当所有链条环环相扣,一个原价99元的小玩具,就被包装成了一个可以炒作、转手、套利的“类金融标的”。

但从金融视角来看Labubu,我们还想强调:潮玩也无法回避其自身的泡沫问题。首先,盲盒的资产属性是高度依赖流行文化和社交氛围的,一旦热度退潮、玩家离场,其溢价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滑。其次,它缺乏传统资产的价值锚点,没有真实现金流、没有可持续变现模型,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完全建立在“有没有人愿意接盘”的基础上。一旦供需反转,隐藏款就可能从高价神话跌回普通商品,甚至滞销。

Labubu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却意外地成为年轻人认知金融逻辑、训练投资感知的入门渠道。它让人意识到,原来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市场期待、稀缺制造与情绪推力共同塑造的;原来资产也不一定非得是房子、股票,它也可以是一只潮玩、一个数字藏品,或一个可以转手定价的情绪符号。

炒Labubu也许是一场热闹的消费游戏,也许是一场泡沫堆积的投机行为。但在这场以“玩”为名的资本练习中,一种关于定价权、注意力经济与轻资产思维的新趋势,正在新一代人中悄然生长。它不以“投资”之名,却让无数年轻人第一次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金钱,参与了一场关于情绪、稀缺和流通的投资。
玩具版牛市是怎么炒起来的?节奏堪比一只小盘概念股玩具版牛市是怎么炒起来的?节奏堪比一只小盘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