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本房产降价的四步曲...

  • 老鬼逻辑
  • 2024-11-17 03:49:12
当年日本房产降价的四步曲:
第一波降价,房企暴雷,新房开始降价房企回笼资金。
第二波降价,是经济形势不好,还不起月供的房子变成了法拍房。
第三波降价,是二手房降价,一些投资客看到市场真的没有希望了,亏钱也跑吧,跑晚了,渣没了,造成了第三波砸盘。
第四波是日本1992年房产税的开征,经济形势不好,多余的房子租不出去还要交物业费、房产税,房产彻底沦为了负资产,这就造成了人们把多余的房子不计成本的降价地售,形成了第四波降价。
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繁荣。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房产成为了民众投资和财富增值的主要途径。许多人意识到,单靠工资收入无法与房产升值的速度相比,买房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财富积累方式。
几乎每个家庭都期望通过购置房产来实现经济上的跨越式提升。于是,房地产投资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许多人纷纷转向房地产市场,不再把精力投入到传统的科技研发和生产领域。
当时的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带来的潜在风险,反而将其视为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房价的持续上涨,表面上为经济带来了繁荣,然而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企业和个人纷纷追逐短期利润,忽视了基础产业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科技创新和工业生产的动力逐渐减弱,社会的工作动力开始萎缩,"躺平"思想也开始蔓延。
然而,这一切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房价的飙升,日本经济开始暴露出不稳定的迹象。房地产价格与实际价值的脱节,令经济泡沫越来越膨胀。政府最终意识到,若继续依赖虚高的房产价值,未来的经济将无法维持健康增长,国际竞争力也将逐渐下降。
1989年12月,日本银行迎来了新的行长三重野康,他在上任后明确表示,工薪阶层一辈子都无法拥有自己的房产是不正当的现象。这一观点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并为之后的经济政策奠定了基调。
在三重野康的领导下,日本央行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从1990年起,中央银行连续四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升至创纪录的6%。这一决定对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市场。
为了抑制过热的房地产投机行为,日本央行开始实施房地产融资总量控制,这意味着房地产贷款额度骤然缩减,市场的流动性迅速枯竭。商业银行在此期间也纷纷暂停了对房地产的贷款业务,导致整个市场的资金链瞬间断裂。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几乎是瞬间发生的。1991年初,东京等大城市的房价开始暴跌,价格急剧下滑。仅仅三个月的时间里,东京的房价就下跌了65%。一些依赖高杠杆投资房地产的人,尤其是那些在市场高峰时段购入的投资者,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危机。
许多人原本看似富裕,转瞬间却陷入了巨额负债的困境。房地产市场的崩塌,也带动了股市的剧烈波动。
日本股市在1989年达到了历史高点,日经指数一度突破了38,000点。然而,这一短暂的繁荣并未持续太久。进入1990年后,股市的跌势开始加速。
到1991年1月,股市总市值损失了70%以上。大量股民和投资者在股市暴跌中损失惨重,许多家庭的财富一夜之间蒸发殆尽。
房地产和股市的双重崩溃,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经济进入了长达二十年的低迷期,社会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段时间,被后人称为“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增长停滞,民众生活困顿,社会信心严重受挫。
日本经济的崛起曾依赖于强大的工业基础,尤其是以索尼、松下、丰田等企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部门。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也使日本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然而,日本开始将目光转向第三产业,特别是房地产,这一转变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巨大波动和危机。
从日本的经验中可以看出,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带来的风险。房产市场短期内的暴利掩盖了实体经济的疲弱,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整个经济体系便陷入危机。在日本经济的历史上,房地产不仅没有成为支撑其发展的支柱,反而成了导致其衰退的根源。
如今,在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被视为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走上日本曾经走过的老路,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措施。
通过限制房地产投机、调控房价等手段,确保经济增长能够依赖更为稳固的产业基础,而非单一的房地产市场。通过这样的方式,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避免了日本那样的“断崖式”崩溃。
参考资料:裴宏主编. 《日本经济》 2013
当年日本房产降价的四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