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简史

  • 我是文化菌
  • 2022-08-31 11:12:23
公摊面积简史 商品房公摊面积是由香港发明并传入内地的。当时香港沿用英国法律,规定房产只能以栋为单位交易,一栋一个产权,这就导致了绝大部分人买不起。

1950年左右,地产商吴多泰向港英政府建议分层销售并进行产权登记;1954年,霍英东投身房地产开发,他觉得分层出售能买得起的人仍然有限,把分层变为分套进行出售。同时,他还发明了分期付款和“卖楼花”的房屋预售制度!

整栋出售改成分套出售后,新的问题出现了,楼里的公共部分怎么算呢?开发商肯定不想自己掏钱。最终霍英东想到的办法是依照各套的面积进行对应比例的分摊,包括后期的物业费、垃圾费都以此为依据,这就是公摊面积的雏形。

此前网络传言李嘉诚发明公摊面积,其实是一则谣言。

此后,香港楼房公摊面积不断提升,因为计算方式复杂且不透明,得房率多少基本要看开发商心情。2006年,香港某楼盘的公摊面积达到了60%的夸张程度,引起轩然大波,废除公摊面积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2012年,香港开始实行住宅物业销售新规,二手住宅时要先行提供实用面积信息,之后的《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也规定,新房销售必须以实用面积为标准。由此,公摊面积实际上在香港退出了历史舞台。

内地在从香港引入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引入了公摊面积,并于1995年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明确了公摊面积的计算依据和方法。
房屋面积缩水超3%购房人可退房退款 房地产央国企一日4名高管落马
公摊面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