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练核心
- 运动康复陈老师
- 2024-08-14 20:34:04
腰痛 【如何真正练核心】你的核心真的练对了吗?有些人明明常年健身、也做了不少核心训练,按理说其核心力量和稳定性是不错的,但却依旧有了肌骨损伤,而且腰痛者占了一大半。
今天就来从本质上聊聊,什么是核心,以及什么是核心稳定——
【"重新认识"核心】
——什么是核心
核心的一般定义是"膈肌以下-盆底肌以上”的人体区域,或者“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说白了就是人体的中段。
——核心的功能(图1)
承上启下,连接胸廓和下肢;
做好力量的传递,传递从上至下的压力、自下而上的动力。
【稳定核心需要的条件】
有很多人会认为,核心最主要的功能是维持稳定,但其实稳定只是最终表现出来的结果。而最终想要达到这个结果,其实至少需要达到以下两个状态:
第一,我们的胸廓和骨盆之间是否存在对合的关系,也就是核心区,是否能够达到一种类似于圆柱体的状态。(图2)
在这种状态下,才能让力量的上传下达,表达的得充分,也就是不会在力量传导的过程中,形成水平向的剪切力或者旋转力。
这种关节面上的剪切力和扭转力就是核心不稳定的源头,也是大多数慢性腰痛甚至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在原因。
其次,需要在胸廓—骨盆有对合的前提下,保证核心的圆柱体状态不会受到外力的破坏,详细来说就是需要有核心抗伸展,抗侧屈和抗旋转的能力,来保证在运动过程中,我们的力量始终能在身体中传递得通畅。
以这两项原则为基础,我们就知道,核心的训练应该围绕着胸廓-骨盆的对合,以及核心的抗伸展、抗旋转、抗侧区的能力来展开。
在讲如何建立胸廓-骨盆对合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不良的状态会破坏胸廓骨盆的对合。
【状态异常影响胸廓-骨盆对合】
01.不良的站姿、坐姿、走路习惯等
——例如:骨盆前移站姿,骨盆前倾站姿/坐姿,骨盆后倾坐姿,葛优躺,骨盆前移前倾胸廓后仰的步态,撅屁股的负重深蹲方式……(图3)这些习惯会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胸椎僵硬、髋关节活动度下降,而胸椎和髋这两个灵活关节的活动能力下降后,就需要核心去代偿他们的运动功能,造成核心失稳。
02.孱弱的主动呼吸肌
——因为长期骨盆前移或前倾、胸廓后仰,导致胸廓僵硬、肋骨外翻、膈肌被拉平,因此腹横肌、肋间肌和膈肌都没有办法正常工作。导致这类患者的呼吸功能只能通过辅助呼吸肌,比如斜角肌、斜方肌、胸小肌,甚至还有竖脊肌,不断通过挺胸含胸、挺腰弯腰的方式,去获得胸腔的扩张和挤压状态,完成气体交换,从而使得脊柱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图4)
03.本体感觉异常
——大部分胸廓骨盆不对合的患者,自己是意识不到这件事情的。虽然"身体"长期处于不良的位置上,例如:身体往后倒等等状态下,他们的大脑可能会一直告诉他,你现在的位置是正的。这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悖论,如果一个人都已经认识到自己是歪的了,那他就会主动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正的位置上,所以大部分客观上身体歪着的人,一定会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是正的。
知道了造成胸廓-骨盆不对合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些原因去做相对应的处理。
【针对性康复的思路分析】
01.正确的姿势教育
——比如很多人会认为夹着背、挺着胸的姿势是正确的、美观的,但这恰恰是胸椎曲度变直的元凶,进而引发头前伸、颈椎曲度变直和骨盆前移或前倾。所以在治疗前,需要建立一个正确体态的观念,或者说树立一个正确的治疗方向或目标。(图5)
02.调整呼吸模式
——当知道了什么样是一个正确的体态之后,其实是不能够立马把自己放回到正确的位置上的。因为当身体位置被改变之后,其实呼吸模式就一定会需要有相应的改变。
比如说如果你是用挺着胸、夹着背的方式站着,那你的胸腔后侧一定会受到更多的挤压,胸腔前侧也会有更多的肋骨外翻(如下图6所示),所以这个时候,你在吸气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很好地扩张自己胸腔的后侧,以及在吐气时,也很难让自己的肋骨下沉。
更准确的说,你的吸气是依靠挺胸耸肩的方式,让躯干内部的空间被打开,从而让肺部扩张,吐气时是通过含胸沉肩的方式挤压胸腔内部的空间,让气体排出。
所以你的呼吸功能是建立在脊柱过度活动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胸腔内部的活动。这个时候如果把它放置在胸廓骨盆的对合位上、脊柱不要很大幅度的运动去参与呼吸,你就会觉得憋气,因为主动呼吸肌的运动能力不足。
所以我们可能需要运用一些人类矩阵或PRI的思维或动作(类似勾式或90-90),帮你建立起正常的呼吸功能(三腔联动),这个时候,你才有能力让自己放回到正确的位置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筋膜前后张力不平衡的问题也会被解决。
03.本体感觉训练
——比如踩泡沫半轴(图7)、波速球之类的平衡训练。因为在他的意识中,会认为原来歪着的位置是正的,那反过来说,当你真的把它摆到一个正的位置上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歪的,所以需要通过一些不稳定平面的训练,帮助他的大脑纠正内部的陀螺仪。
当这三步做好之后,大部分人就可以找到自己真正能够通过核心去传递力量的这个位置,做到这一步,非运动爱好者的核心功能就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了;
但如果是运动爱好者,后续我们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去发展核心抵抗伸展(比如腹桥)、侧屈(比如单手举或拎哑铃)和扭转(比如手部侧向弹力带抗阻的蟹行或死虫)的能力,去进一步稳固这个位置。
以及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起整体的动力链的传导能力(比如高翻,羽毛球的蹬转挥拍),这就需要下肢髋膝踝+圆柱体的核心+胸廓肩胛上肢这个整体的联动能力了。
看到这里的朋友,你是不是对核心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呢?
核心训练运动康复
今天就来从本质上聊聊,什么是核心,以及什么是核心稳定——
【"重新认识"核心】
——什么是核心
核心的一般定义是"膈肌以下-盆底肌以上”的人体区域,或者“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说白了就是人体的中段。
——核心的功能(图1)
承上启下,连接胸廓和下肢;
做好力量的传递,传递从上至下的压力、自下而上的动力。
【稳定核心需要的条件】
有很多人会认为,核心最主要的功能是维持稳定,但其实稳定只是最终表现出来的结果。而最终想要达到这个结果,其实至少需要达到以下两个状态:
第一,我们的胸廓和骨盆之间是否存在对合的关系,也就是核心区,是否能够达到一种类似于圆柱体的状态。(图2)
在这种状态下,才能让力量的上传下达,表达的得充分,也就是不会在力量传导的过程中,形成水平向的剪切力或者旋转力。
这种关节面上的剪切力和扭转力就是核心不稳定的源头,也是大多数慢性腰痛甚至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在原因。
其次,需要在胸廓—骨盆有对合的前提下,保证核心的圆柱体状态不会受到外力的破坏,详细来说就是需要有核心抗伸展,抗侧屈和抗旋转的能力,来保证在运动过程中,我们的力量始终能在身体中传递得通畅。
以这两项原则为基础,我们就知道,核心的训练应该围绕着胸廓-骨盆的对合,以及核心的抗伸展、抗旋转、抗侧区的能力来展开。
在讲如何建立胸廓-骨盆对合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不良的状态会破坏胸廓骨盆的对合。
【状态异常影响胸廓-骨盆对合】
01.不良的站姿、坐姿、走路习惯等
——例如:骨盆前移站姿,骨盆前倾站姿/坐姿,骨盆后倾坐姿,葛优躺,骨盆前移前倾胸廓后仰的步态,撅屁股的负重深蹲方式……(图3)这些习惯会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胸椎僵硬、髋关节活动度下降,而胸椎和髋这两个灵活关节的活动能力下降后,就需要核心去代偿他们的运动功能,造成核心失稳。
02.孱弱的主动呼吸肌
——因为长期骨盆前移或前倾、胸廓后仰,导致胸廓僵硬、肋骨外翻、膈肌被拉平,因此腹横肌、肋间肌和膈肌都没有办法正常工作。导致这类患者的呼吸功能只能通过辅助呼吸肌,比如斜角肌、斜方肌、胸小肌,甚至还有竖脊肌,不断通过挺胸含胸、挺腰弯腰的方式,去获得胸腔的扩张和挤压状态,完成气体交换,从而使得脊柱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图4)
03.本体感觉异常
——大部分胸廓骨盆不对合的患者,自己是意识不到这件事情的。虽然"身体"长期处于不良的位置上,例如:身体往后倒等等状态下,他们的大脑可能会一直告诉他,你现在的位置是正的。这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悖论,如果一个人都已经认识到自己是歪的了,那他就会主动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正的位置上,所以大部分客观上身体歪着的人,一定会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是正的。
知道了造成胸廓-骨盆不对合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些原因去做相对应的处理。
【针对性康复的思路分析】
01.正确的姿势教育
——比如很多人会认为夹着背、挺着胸的姿势是正确的、美观的,但这恰恰是胸椎曲度变直的元凶,进而引发头前伸、颈椎曲度变直和骨盆前移或前倾。所以在治疗前,需要建立一个正确体态的观念,或者说树立一个正确的治疗方向或目标。(图5)
02.调整呼吸模式
——当知道了什么样是一个正确的体态之后,其实是不能够立马把自己放回到正确的位置上的。因为当身体位置被改变之后,其实呼吸模式就一定会需要有相应的改变。
比如说如果你是用挺着胸、夹着背的方式站着,那你的胸腔后侧一定会受到更多的挤压,胸腔前侧也会有更多的肋骨外翻(如下图6所示),所以这个时候,你在吸气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很好地扩张自己胸腔的后侧,以及在吐气时,也很难让自己的肋骨下沉。
更准确的说,你的吸气是依靠挺胸耸肩的方式,让躯干内部的空间被打开,从而让肺部扩张,吐气时是通过含胸沉肩的方式挤压胸腔内部的空间,让气体排出。
所以你的呼吸功能是建立在脊柱过度活动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胸腔内部的活动。这个时候如果把它放置在胸廓骨盆的对合位上、脊柱不要很大幅度的运动去参与呼吸,你就会觉得憋气,因为主动呼吸肌的运动能力不足。
所以我们可能需要运用一些人类矩阵或PRI的思维或动作(类似勾式或90-90),帮你建立起正常的呼吸功能(三腔联动),这个时候,你才有能力让自己放回到正确的位置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筋膜前后张力不平衡的问题也会被解决。
03.本体感觉训练
——比如踩泡沫半轴(图7)、波速球之类的平衡训练。因为在他的意识中,会认为原来歪着的位置是正的,那反过来说,当你真的把它摆到一个正的位置上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歪的,所以需要通过一些不稳定平面的训练,帮助他的大脑纠正内部的陀螺仪。
当这三步做好之后,大部分人就可以找到自己真正能够通过核心去传递力量的这个位置,做到这一步,非运动爱好者的核心功能就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了;
但如果是运动爱好者,后续我们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去发展核心抵抗伸展(比如腹桥)、侧屈(比如单手举或拎哑铃)和扭转(比如手部侧向弹力带抗阻的蟹行或死虫)的能力,去进一步稳固这个位置。
以及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起整体的动力链的传导能力(比如高翻,羽毛球的蹬转挥拍),这就需要下肢髋膝踝+圆柱体的核心+胸廓肩胛上肢这个整体的联动能力了。
看到这里的朋友,你是不是对核心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呢?

